不知從何時起,澱粉質 (嚴格來說應該是碳水化合物,即醣質) 成了致肥的元兇;大部分減肥人士都認為減少吃飯便可減肥。 相信或多或少應該是拜 Atkins’Diet 所賜。

Dr. Atkins 利用身體在缺乏碳水化合物的情況下,會將脂肪分解成為能量以應付需求。 Dr. Atkins 是 biochemist,理論上沒有錯,但實際上有些問題是他忽略了。 第一,如果身體利用脂肪作為能量來源,脂肪被分解後會釋放大量 ketone,可能引致中毒,所謂 ketoacidosis,情況就如同未能控制血糖的糖尿病病人。 第二,如果沒有澱粉質提供能量,身體除了依靠脂肪外,也會將蛋白質分解。 可是,蛋白質被分解後會產生 urea 和 ammonia,這些代謝物需經由腎臟排出體外,即加重了腎臟工作量,久而久之可能引致腎衰竭。 再者,身體分解蛋白質提供能量,即分解了肌肉,肌肉流失新陳代謝自然減慢,減肥速度也慢了;更甚的是人少了肌肉,身型線條鬆弛又走樣,磅數減少又如何。

還有一點要留意,當身體利用蛋白質作為能量來源時需要大量水份,會令我們處於缺水狀態,因此利用 Atkins’Diet 所減的磅數,其實大多數是水份作怪。 當我們回復進食碳水化合物,磅數亦自然上升。 所有五穀類即粥、粉、麵、飯、餅乾、麵包、蛋糕、麥片,水果,某些蔬菜如南瓜、紅蘿蔔、蕃薯、薯仔、芋頭、粟米、栗子、馬蹄、乾豆類,有添加糖或豆粉粟粉的醬料和飲品等都含有碳水化合物,要完全戒掉這些食物談何容易。

那麼,是不是吃多些飯也不會肥呢?

答案當然不是啦! 肥胖原因是熱量收支不平衡。 飯含熱量,吃過量一樣會肥,不過,現今都市人的飲食模式跟以前不同,多數是餸多過飯。 以一般人來說,每餐大半至一碗半飯是正常的份量;當然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營養需要不同,實際份量因人而異。

相反,吃過多肉類,或嚴格來說吃過量蛋白質,包括魚、蛋、豆腐、豆製品,卻是致肥的元兇。 因為每份肉類 (每份大約等於一個乒乓球的體積) 含 5 克脂肪,再加上烹調時所加的油份,餸的熱量肯定比飯多。

以一個中號飯碗為單位,一碗飯含 50 克碳水化合物和 4 克蛋白質,熱量約 216 卡路里;一碗餸約等於6 至 8 份肉類,即含 42 – 56 克蛋白質和 30 – 40 克脂肪,熱量約 438 – 584 卡路里。

究竟食飯肥還是食餸肥? 聰明的你應該知道吧!